作者: 深圳市昂洋科技有限公司發表時間:2025-10-27 14:28:59瀏覽量:15【小中大】
MOSFET(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應晶體管)在電機驅動電路中扮演核心開關角色,其工作原理基于電場控制導電溝道的形成與斷開,從而實現高效、快速的電流通斷控制。以下從結構特性、工作模式、驅動邏輯及實際應用四個層面展開分析:

一、MOSFET的核心結構與特性
MOSFET由源極、漏極、柵極和襯底構成,其導電通道分為N溝道和P溝道兩種類型。以N溝道增強型MOSFET為例,其工作原理依賴柵極電壓(Vgs)控制源漏極間導電溝道的形成:
關斷狀態:當Vgs低于閾值電壓(Vth,通常2-4V)時,P型襯底與N+源漏區間的PN結反向偏置,溝道未形成,源漏極間呈現高阻態,電流幾乎為零。
導通狀態:當Vgs超過Vth時,柵極下方形成N型反型層,連接源漏極形成導電通道。此時漏極電流(Id)隨Vgs升高而線性增加,導通電阻(Rds(on))顯著降低(可低至毫歐級)。
二、電機驅動中的工作模式
在電機驅動電路(如H橋)中,MOSFET通常以互補對管形式工作,通過交替導通實現電機正反轉、調速及制動控制。以直流有刷電機驅動為例:
正轉控制:
上管(PMOS)關斷,下管(NMOS)導通:電流從電源正極→下管→電機→地,形成正向電流回路。
關鍵參數:NMOS的Vgs需超過閾值電壓(如10V),同時確保漏源電壓(Vds)不超過最大耐壓值(如60V)。
反轉控制:
下管(NMOS)關斷,上管(PMOS)導通:電流從電源正極→上管→電機→地,形成反向電流回路。
PMOS的驅動邏輯與NMOS相反,需負電壓或專用驅動芯片實現。
制動模式:
上下管同時關斷:電機慣性產生的反電動勢通過續流二極管形成回路,實現快速制動。
高端管需具備體二極管反向恢復特性,避免電壓尖峰損壞器件。
三、驅動電路的關鍵設計
柵極驅動電壓:
NMOS需正電壓驅動(如10-15V),PMOS需負電壓或專用驅動芯片(如IR2110)實現電平轉換。
驅動電壓不足會導致導通電阻增大,引發發熱問題;電壓過高可能擊穿柵氧層。
死區時間控制:
H橋上下管切換時需插入死區時間(通常100-500ns),防止直通短路。
專用驅動芯片(如LM5106)內置死區時間生成電路,確保安全切換。
續流二極管選擇:
電機電感在開關瞬間會產生反電動勢,需并聯快恢復二極管(如肖特基二極管)提供續流路徑。
二極管反向恢復時間(Trr)需小于死區時間,避免電壓尖峰。
四、典型應用場景
無人機電調(ESC):
使用6個MOSFET(三相全橋)驅動無刷電機,開關頻率達20-50kHz。
關鍵需求:低導通電阻(<5mΩ)、高開關速度(<50ns)、強抗干擾能力。
電動汽車主驅逆變器:
采用SiC MOSFET模塊,耐壓1200V,電流密度達500A/cm2。
優勢:相比IGBT,開關損耗降低70%,效率提升3-5%。
步進電機驅動器:
通過H橋實現微步控制,MOSFET需支持高頻PWM(如20kHz)以降低噪音。
典型參數:Vgs=12V,Rds(on)=10mΩ,Qg=50nC。
MOSFET在電機驅動中通過電場控制實現高效電流通斷,其核心優勢在于低導通損耗、高開關速度及強抗干擾能力。通過材料創新(如SiC)、驅動優化(死區控制)及熱管理升級,MOSFET已成為電機驅動領域的主流功率器件,推動電動汽車、工業自動化等場景向更高效率、更小體積演進。